小編精選

“北海道、北東北繩文考古遺址”有望成為世界遺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發布日期:2021年09月27日(周一)

202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發表了“北海道、北東北繩文考古遺址”適合登錄世界遺產的意見,預計7月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將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信很多人在旅行中都喜歡造訪世界遺產,大家是否有以下疑問:“繩文時代是哪個時代?”“那裡都有什麼?”。在“北海道、北東北繩文考古遺址”即將正式登錄之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何為繩文時代?

在日本歷史上,舊石器時代與開始稻田耕作的彌生時代之間的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是距今大約15000年,持續一萬年以上的漫長時代。
舊石器時代寒冷氣候持續,人們過着以狩獵採集為主的流動生活。到繩文時代,氣候開始變暖,雖仍有一部分寒暖交替劇烈的時期,但據說大約在12000年前海平面上升,海水滲透到內陸,針葉林後退,而結堅果的落葉闊葉林逐漸擴展,生活在那裡的野豬、鹿等小動物的數量也日益增多,於是人們開始從為尋獵而遷徙的流動生活漸漸轉為在某處建村而居。

三內丸山遺址
三內丸山遺址(青森縣)※建築物為複製品
出典:JOMON ARCHIVES

繩文時代的特徵

作為“繩文時代”由來的“繩文”,是指用繩子在陶器上滾動而形成的圖案,有此特徵的陶器被稱為“繩文式陶器”。說到繩文陶器很多人可能馬上會聯想到具有火焰般立體裝飾的陶器,但實際上根據時代和地區有許多種類。

繩文式陶器 繩文時代早期
繩文時代早期(約8,000年前)
(青森縣八戸市 長七谷地貝塚 出土)
出典:JOMON ARCHIVES

繩文式陶器 繩文時代後期
繩文時代後期(約4,000~3,500年前)
(秋田縣鹿角市 大湯環狀列石 出土)
出典:JOMON ARCHIVES

繩文式陶器 繩文時代晩期
繩文時代晩期(約3,000~2,400年前)
(青森縣八戸市 是川石器時代遺址出土)
出典:JOMON ARCHIVES

除了陶器,在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生活中還開始使用石器、獸骨和貝殼類。在各地考古調查中發現了堅果、魚貝類、動物的骨骼等等,揭示了繩文時代的人們巧妙利用大自然恩賜的多彩生活。

“北海道、北東北繩文考古遺址”的要點

遺址群由北海道、青森縣、岩手縣、秋田縣的17處遺址組成。通過這些遺址,我們可以看到一萬年前繩文時代的人們為方便採集、捕魚和狩獵,從開始定居到發展、成熟的全過程,這一點在申請世界遺產登錄時被高度評價。同時,通過作為墓地、祭祀、儀式場所的填土、環狀列石、土偶等遺迹,可以探知當時崇尚祖先和自然的複雜精神文化。

三內丸山遺址
三內丸山遺址(青森縣)※建築物為複製品
出典:JOMON ARCHIVES

例如,青森縣的三內丸山遺址不僅有房屋遺迹,還有規範排列的大型豎穴住宅、挖掘柱式建築和墓地的遺迹,被認為是一個大規模的聚居地。那裡留下眾多探索當時生活的線索。同時,還修建有大規模的填土,出土了日本最多超過2000多尊的土偶,表明在此舉行了持續性的祭祀活動。

三內丸山遺址
三內丸山遺址

三內丸山遺址已按預期修復,可以形象地了解當時的生活情景。

“土偶”是用粘土製成的人形,從立體到板狀類型繁多。在青森縣龜岡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具有獨特眼部特徵的雪鏡土偶是其代表。

雪鏡土偶
雪鏡土偶(青森縣津輕市 龜岡石器時代遺址出土)
出典:ColBase

此外,還包括據說是北東亞最古老的公元前13000年左右的大平山元遺址出土的陶器,和被稱為“石圈”的祭祀遺址——大湯環狀列石。

大湯環狀列石
大湯環狀列石

大湯環狀列石(秋田縣)
出典:JOMON ARCHIVES

從這些遺址中我們可以窺見繩文時代古人,順應環境變化、與自然共存的生活狀態。這也是採集、捕魚、狩獵的定居生活能夠持續一萬年以上的原因所在,這在世界範圍都是極為罕見的。毫無疑問如今北海道、東北北部的豐富自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被災害、自然環境的變化、資源的持續性利用等一系列難題所困擾的現代人,從繩文時代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呢?讓我們任隨思緒飄至遠古……

※以上為2021年6月的資訊。

最新小編精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