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精選

中國發祥味噌+圓筒其實巨好吃!來說說日本醬油發源地湯淺

發布日期:2021年04月30日(周五)

從大阪出發坐上くろしお號,路過JR和歌山站不遠的地方就是湯淺町。這座位於紀伊半島西部僅有20平方公里的普通小鎮由於極佳的地理位置在很早之前就成為了這片區域的物流中心,十分繁榮,其中尤以出產醬油聞名。現在,湯淺早已經因“日本醬油的發源地”而被熟知。

湯淺醬油的起源

說起湯淺醬油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750年左右的鎌倉時代,前來南宋鑽研佛經的日本禪師覺心將南宋徑山寺(現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寺)味噌的製法帶去日本,之後經過一系列的品種改良,又發現湯淺地區的水質非常理想,因此湯淺就先開始成為了味噌產地。

而製作味噌的過程中,由於鹽分的滲透壓,水分從瓜類、茄子等蔬菜中被擠壓出來。當時的蔬菜生產是在六月至八月,滲透出來的水立刻發霉、腐敗變質了。人們本以為只能扔掉,沒想到偶然進行品嘗,竟然十分好吃。此後,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生產這樣的汁液,也就成為了現在醬油的前身。當然,湯淺的水質非常適合製作醬油這一事實也是具有決定性的原因之一。

天文四年(1535年),當時的醬油釀造師赤浦宇治太郎釀造了大量的醬油,並將其裝載在漁船上賣給了大阪漁場的小松伊兵衛,成為日本歷史上首次醬油交易。以此為契機,湯淺的醬油釀造商開始販賣競爭,直至將醬油出口至他國。

天正十九年(1591年)豐臣秀吉發動征討小田原的戰役,當時湯淺的醬油釀造師赤桐三郎五郎捐贈了許多軍用大米。作為獎勵,醬油開始被允許利用大型船舶運輸。過去,醬油大多數的出貨都只能委託給小型漁船進行,由此醬油商第一次建造了大型船的船塢,並獲得許可將其分配到醬油運輸中。

在江戶時代,湯淺醬油越來越有名,製造技術先進,並且領域外的銷售網絡也得以不斷擴大。相傳湯淺町的1000戶人家中就有92家做醬油生意。享保年間(1716-1736年),幾位湯淺醬油商開始着眼於將銷路擴大到江戶(現東京),因此決定開始在距離江戶較近的銚子釀造醬油。這樣湯淺醬油的版圖又進一步擴張到了關東。

而到了19世紀,隨着明治維新的到來,對於舊有領地“藩”的保護消失,商人們為了應對危機儘管已努力改善製造工藝和效率,但近年來由於大品牌醬油公司的市場介入,湯淺醬油的銷售額無可避免地逐漸衰退。然而在湯淺,現在仍然完好保留着湯淺醬油的傳統,以及舊稱“湯淺たまり(Yuasa Tamari)”(たまり即為前文提到的果菜滲出汁液)的獨特醬油製造工藝。

湯淺的有名醬油品牌

現在在湯淺,仍然經營醬油生意的老店還有很多:“角長”、“丸新本家”、“小原久吉商店”、“久保田醬油”等等,皆為創業於19世紀的老店。商品種類繁多,以丸新本家為例,按照口味分類:濃口、淡口、少鹽、甜口、洋風,按照製作料理分類:壽司用、清真食品用、咖喱用、涼拌菜用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每一瓶都是純手工無添加,不管是自家用還是作為禮物,都非常合適。

參觀醬油工廠

醬油老店的店面就在JR湯淺站的附近,步行即可抵達。各家店的釀造工廠與資料館都開放參觀,可以近距離一邊感受醬香,一邊觀看代代相傳的湯淺醬油的手工製作流程。

這一次小編參觀了丸新本家的釀造廠。湯淺醬油首先對於原料有嚴格規定:長崎產礦物鹽、國產大豆、黑豆和小麥、和歌山縣產蜜柚一個都不能少。而釀造的場所則是已經使用100年以上,直徑達到2.3米的以杉木製成的巨大木桶,師傅們們將原料倒入木桶中,用工具充分混合、攪拌。濃口醬油的製作要經過1到2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有些品類甚至要花費7年左右),期間還需要不斷通過攪拌將新鮮空氣混入木桶中以促進醬油的發酵。以這樣原始且傳統的製法製作出來的醬油味道醇香,口感極佳。

在工廠的旁邊還設有一家小巧的醬油藏咖啡館,可以品嘗到湯淺醬油冰淇淋和醬油風味的甜品。走過路過不能錯過哦~

在湯淺感受日本傳統建築物之美

走出醬油工廠漫步在湯淺町內,會發現一排排白牆灰瓦的老式建築,百年老店在其中星星點點。因這一片區域與建築歷史悠久,2006年底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保護區”。

該保護區位於老城區的西北部,東西長約400米,南北約280米,佔地面積約6.3公頃。據說16世紀末左右,這裡就是醬油釀造業最活躍的地區,其中的建築大多在當時被作為醬油倉庫使用。穿梭在一片片白牆灰瓦之間,靜靜感受百年間的變化與傳承,是湯淺之旅的又一亮點。

來到老店“角長”的話,繞到店的背後,就可以看到一條小河和小碼頭,據說這裡就是當時獲得豐臣秀吉許可之後,角長建造大型船隻並出貨的地方。

順便一提,和歌山出產美味的白色小魚乾(しらす),要上一碗魚乾,再澆上角長的醬油……那味道,絕了~

最新小編精選

查看更多